top of page

宜蘭新聞網 | 休耕40年的白米甕因蘇花改的完成將再造農村風光


記者翁正杉/蘇澳報導

蘇花改東澳段在經過白米甕段,以白米景觀橋外型,讓用路人在不只用路外,也穿梭到農村的風光中,同時公路總局也不在只是做工程而已,也主動融入白米甕農村復耕中,讓大米生小米、白米耕新米,成為蘇花公路上之特色景點並恢復白米甕地區昔日農村風光。

蘇花改蘇澳東澳段之白米景觀橋外型設計,融入當地文化及歷史淵源,橋塔造型結合當地白米社區米與甕之意象外,創造一個友善環境並兼具工程美學價值之地標,成為蘇花公路上之特色景點

蘇澳鎮白米社區早年皆為農地,且因地勢如甕故有白米甕之稱,後因石礦工業興盛,農地變成工廠,昔日農村景象,早已不復見,而今天是白米社區40年來第一次農地復耕,主辦單位邀請當地居民及永樂國小學生一起參與體驗插秧、公路總局局長陳彥伯、蘇澳鎮長陳金麟、蘭博館長陳碧琳、永樂國小校長曾文賢等也都下田體驗春播。

陳彥伯局長表示,公路總局將不再是讓民眾那麼硬梆梆的刻板印象,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,讓這樣的熱度、溫度的與在地接續,也讓這樣的文化、景觀與公路總局相結合,也因為有白米社區,才有後面這座白米橋的誕生,讓用路人了解白米社區的營造更加的豐富與多元,也希望透過這次復耕的活動,讓每個人心目中的一畝田,都能夠實踐。